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此语用来形容青海丝毫不为过,青海的大美不仅仅在于雄奇秀美的原始森林、宏伟壮观的雪山冰川、绿草如茵的高原草甸,还得益于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以及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而作为青海省的一份子,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直以来也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吸引着慢慢的变多人的关注,诠释着它的大美故事。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东邻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甘新疆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是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这里包括素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有被人们唤名为“天空之境”的茶卡盐湖,还曾是历史上著名的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重要驿站,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在历史上,古海西曾是西羌地,两汉时今海西州东部为先零卑禾等羌人部落活动范围,西部属“若羌国”。东晋后期,今海西州西部为吐谷浑属地,东部为鲜卑乙弗国地(后并于吐谷浑)。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军击败吐谷浑,在其地设置四郡,隋末,吐谷浑复据故地。而后经唐、宋、元、明各朝代历史变迁至清代分别有藏族、蒙古族大批迁至此地。民国时期,生活在新疆的部分哈萨克族,也先后迁入今海西州境内落居。1984年5月,海西境内哈萨克族群众全部迁返新疆。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如今在这片由苍茫群山、神奇雅丹、天镜盐湖、花海牧野构成的广袤大地上,生活着蒙、藏、汉、回等30多个民族的64万人民。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西多民族交错杂居,文化多元交融的特殊州情。
海西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乌兰县、德令哈市、都兰县,海西蒙古族共有2万余人,占全州人口的6.9%。蒙古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海西蒙古人操蒙古语卫拉特方言。13世纪,蒙古族在回纥文的基础上创造了最初的蒙古文字。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主要居住形式,是适合牧农水草而居的必不可少的生活居住,也是牧民心目中劳动和财富的基础,草原的珍宝。每当人们建起一顶新包房,升起灶火时,举行新包落成仪式,一人致“蒙古包赞词”,接着欢骤的人们高声诵起“蒙古包赞词”。
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是草原文化中顶级规模,活动内容最丰富,参加者众多的传统节日之一。蒙古族在那达慕盛会上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好汉三种比赛”。在“那达慕”开始时,人们供上整羊,须木尔和“松”等,由德高望重的年长者,手捧盛满鲜奶的银碗和雪白的哈达高声说着赞词。祝词中赞美蓝天的高大,草原之辽阔,祖先的丰功伟绩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谢的保佑和恩赐,祝福大家节日愉快,祝愿参加各项比赛活动的人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蒙古族传统习俗中,人在一生中要过三大喜事,举行“婴儿洗礼”、“剪发礼”、“结婚仪礼”,还有祭火、祭天、祭山、祭敖包等一系列祭祀活动和习俗。智慧的蒙族族人擅长民间故事、谚语、歌谣,其中,歌谣曲调优美、都是赞美家乡、思念故乡和亲人劝喻等方面的内容。
藏族是海西另一个主体少数民族。藏族人口占9.1%。主要分布在天峻县一带。藏族主要起居为帐篷,由牛毛纺织的片子缝制而成,庄廓是农区藏族的主要住宅形式。
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掸尘、除夕、送年、中秋节等。其中六月欢乐节是藏族比较代表性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六月中旬,草原上百花盛开,羊肥奶鲜。此时举行的传统性群众文艺盛会,安多藏语称“周索索”即六月欢乐节,也称“周格勒柔”即六月歌咏会。
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糌粑”、 “奶茶”、 “手抓”一日三餐,顿顿不离。酸奶、达拉、曲拉有较强的季节性,只能在产牛奶的旺季制作。还有吃肉汤面条、奶面条、肉汤下挂面等。
依托厚重的历史沉淀以及多民族共融的文化交汇,海西当地的民间文化在当地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也得到大力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成效显著。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具有海西特殊的地方特征,民间艺人们以说唱和演讲的形式,讲述了蒙古族英雄消灭恶魔拯救百姓的故事,闪烁着蒙古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光芒。
《汗青格勒》又名《呼德尔阿拉泰汗》,现今广泛流传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德令哈、乌兰、都兰、格尔木、大柴旦等地区。主要介绍了可汗巴音呼德尔阿拉泰汗的太子青格勒的故事。
故事从古老的时代开始,交代了占据西北的可汗巴音胡德尔阿拉泰,交代了那个吉祥日子里降生的汗青格勒,汗青格勒长大后听父母讲述了与巴拉玛格日勒的诺言,接着叙述了汗青格勒前往巴拉玛格日勒家娶亲的艰难历程,表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所带来的完美结局。
“蓝天如湿地般大小的时候/大地似火盆样大小的时候/大海如水泡般大小的时候/须弥山似土丘样大小的时候……”史诗的开场就交代了年代与环境;“他脚踩一座山/身倚一座山/他与蓝天比肩/踏大地抖颤……”描写了青格勒出生时的情景;“肝胆相照唇齿相依/喝上了十天的美酒欢庆胜利/喝上了二十天的喜酒喜结连理/幸福安康的日子绵绵无期”,最终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蒙古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Mongolianyurts)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
蒙古包是许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多数蒙古人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只骆驼运到落脚点,再起帐篷。
时代过渡时,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篷,帐篷用树木做支架上盖毛皮。进入畜牧社会,支架变成哈纳,同上面提到的洞顶变成天窗结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也出现了毛毡帐,其形似天幕,用羊毛毪覆盖。据《呼伦贝尔概要》载:“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每限于游牧,依水草而居,转徙无常,概以穹庐为栖止。此种天幕生涯,可蔽风雪,可防虎狼。”“穹庐满洲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宋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所咏的就是蒙古包。
“满汉全席”,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宫廷宴,因其无可比拟的盛大与奢华而久负盛名,但很少有人真的见识过、品尝过。世代生活在柴达木地区的德都蒙古儿女也有属于自身个人民族的宫廷宴——“德都蒙古全席”。
德都蒙古文化历史悠远长久、源远流长,彰显着青藏高原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德都蒙古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饮食文化。德都蒙古一直保留着元代祭天、祭地、祭祖先的古俗,在夏季用新鲜的“查干伊德”(白食)为主的“德都蒙古全席”来祭天、祭地、祭祖先,祈求苍天平安、大地平安、人畜平安。因此,“德都蒙古全席”是蒙古族盛宴习俗文化的最高境界。
“德都蒙古全席”综合了德都蒙古三大宴席:须弥尔席(白食盛宴)、全羊席(红食盛宴)、图德席(素食盛宴),作为蒙古族最古老、最隆重、最丰盛的宫廷宴,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接待贵宾、举办婚礼时才能举行。
“德都蒙古全席”省级传承人王才华表示,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初定天下后,曾多次大宴功臣,设的就是“蒙古全席”庆功大宴;据《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制定的四季盛大节庆中就包括蒙古族“夏季祭湖”暨“宫廷盛宴”,可以说“德都蒙古全席”是蒙古族从古至今活态形式传承的独特习俗。清朝时期“德都蒙古全席”在青海蒙古二十九旗很普及,至今保留最为完整的要数青海省德令哈市(可鲁克旗)、都兰县(巴隆旗)和乌兰县(可可旗)等地。
在庄重的查干萨齐乐仪式后,德都蒙古民间祝词人、民间艺人献上了“巴颜松颂词”、“节庆三歌”、“全羊赞词”……完整保留了德都蒙古的原生态宴席文化,生动再现了“德都蒙古全席”的盛大全过程。
如前文所述,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八月间,在牧草繁茂,牲畜肥壮的季节里举行。
海西蒙古族的那达慕起源于青海蒙古族二十九旗的祭祀活动——祭海,后来,逐渐发展为群众性集会,传统节日,成为了传统男子三项那达慕。
那达慕在青海兴起的比较早,如今,只有在海西延续。那达慕作为海西蒙古族传统的节日文化活动,是当今海西蒙古族人民十分喜爱的群众性娱乐活动。随着蒙古族历史背景和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与发展,那达慕盛会也展示出了现代社会风貌,表现出了崭新的时代精神。
现在海西蒙古族那达慕的主要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蒙古象棋、篝火焰火晚会、草原歌声大奖赛、业余文艺调演、各类文物、书画、民俗展览、商品展销、科技推广、法制宣传、牲畜交易市场等。
那达慕日益成为集祭祀、竞技、娱乐、祝福、交易于一体的民族体育、娱乐、贸易活动。
诗人海子口中的这座充满诗意的城市——德令哈,便位于海西。这首充满孤独与温情的诗作,如今仍是许多人口中不朽的绝句,德令哈,这座“雨水中荒凉的城市”也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实际上,德令哈在蒙古语中译为金色的世界,这里有水草茂盛的可鲁克湖,有令人着迷的外星人遗址,有佛教宝库阿力腾德令哈寺,红军遗迹红军沟,还有千姿百态的贝壳山。也正因为此,很多人跟着海子的诗句追寻到这里,荒凉未寻到,反倒被它的美丽所迷醉。
如今,海子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城里的巴音河畔,是规模不大的一座具有徽派风韵的建筑。河边是海子诗歌碑林,其中一块刻着《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巨大诗碑是昆仑玉材质的,上面刻有海子的头像,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为纪念诗人海子,当地于2012年7月创办了“海子青年诗歌节”,诗歌节定为每两年举办一届,以诗为媒,通过诗歌节系列活动的开展,缅怀诗人海子,同时也以诗歌艺术的形式,赋予海西更多的文化内涵。
正如前文所述,作为“大美青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西州正凭借自身独特的自然生态、历史背景和文化和民族风情资源吸引着更多人,“魅力海西州”、“中国青海蕃莱坞民族电影节”、“德都蒙古首届民歌艺术节”、“海子青年诗歌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的打造,也将让其的文化内涵越发凸显。
为了全面展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由青海省海西州委宣传部、青海省海西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本网承办的“民族团结之花向阳开——海西州喜迎十九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纪实”活动将于9月24日在海西州德令哈市启动,采风团将深入海西州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深度挖掘创建工作特色和亮点,展现海西创建工作成效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