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住宿市场遗留空白投资机遇路在何方?
在上一篇推文中,我们领略了华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针对缺少知名环线的旅游业现状,澎润梳理了华北地区的宝藏景点,推荐了多条精彩的旅游环线。那么疫情后华北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如何?酒店市场是不是真的存在投资机遇?客源结构的差异对华北酒店及休闲度假市场的投资又存在怎样的影响呢?
河北产业多以高能耗为主,且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产业转型相对困难。但京津冀一体化为河北省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第三产业注入了动力。
制造业仍是山西省的支柱性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导致全省经济实力偏弱。近年来山西持续关注产业体系的升级优化,发展绿色能源,为第三产业蓄力。
内蒙古中部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相对给力,其中鄂尔多斯领先内蒙古区内GDP,包头市位居区内第二,呼和浩特市位居第三,乌兰察布的经济表现相对较弱,位于第九位。虽然内蒙古旅游业起步较晚,目前第三产业表现不够亮眼,但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疫情对华北地区游客接待量影响较大,但华北旅游态势恢复良好。其中,受京津冀政策影响,河北省游客接待量恢复迅速。2021年其旅游收入虽然与疫情前相比仍有差距,但也已基本恢复至2017年水平。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全国中等水准,其旅游市场化、特色化程度较低。从2021年各省旅游数据分析来看,即使山西省游客接待人次与河北省不相上下,但旅游收入占比却远小于河北省。由此可见,山西游客出游人均花费较低。故虽然国内旅游市场回暖,但山西游客接待量与旅游经济恢复较为缓慢。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进程相对较短,与其余华北地区相比,其中部地区游客接待量长期处在弱势地位,但疫情开启的“内循环”旅游消费模式间接促进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疫情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旅游经济影响比较小,截止2021年1-6月,内蒙全区接待国内游客4043.70万人次,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接待水平的61.12%, 旅游收入也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收入水平的41.68%。
虽然华北旅游市场呈现回暖趋势,但是华北地区酒店业依然面临体量空白与档次空缺的问题。山西酒店业整体低迷。在该省众多旅游城市中,太原、晋中、忻州,依靠平遥古城和五台山等热门景点,游客接待量位居省内前三。可是从酒店体量上来看,除了太原拥有相对数量及档次的酒店外,晋中以及忻州的酒店市场存在大量空缺。因酒店数量较少,旅游旺季游客们往往一房难求。
河北拥有一定的酒店体量,但档次多集中于经济型与中端酒店,高端酒店与国际大品牌酒店较少。据澎润统计,河北国际酒店品牌占比仅17%。
内蒙古中部地区酒店数量整体偏低。除了呼和浩特拥有几十家经济型及中型酒店品牌外,包头、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酒店品牌数量极少,不足以满足国人日渐增长的出行需求。
面对蒸蒸日上的华北旅游市场,华北地区需要加大对酒店市场的投入,以满足国人强烈的出游需求。但酒店投资也需“对症下药”,澎润发现华北旅游客源以省内、近省为主,住宿需求特征呈现区域化差异。
河北旅游主要服务于京津地区游客的休闲、度假、康养需求。河北省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打造“北京的后花园”,向发展生态旅游转变。但河北旅游业由于缺乏后期宣传,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景点和旅游路线稀缺,导致河北景区在全国范围内缺少知名度,对距离较远的省外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河北游客多来自周边省市,来自北京的消费群体众多。该类客群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追求高品质的住宿及度假体验。
从短期旅游来看,山西仍以省内游客为主,2021年小长假期间山西本地游客占比超九成。随着“夏养山西”等区域旅游形象的打造,省外游客呈现上涨趋势。山西的省外游客多来自与北京市、河北省、以及河南省邻近地区。山西的人文资源雄厚,其客群多以家庭为单位。此外,山西大量的红色旅游景区也获得了银发旅游人群的青睐。但山西酒店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当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内蒙古对出游能力较强的年轻游客吸引力较大,国庆、春节等小长假是此类区外游客到访的高峰时期。青年旅客注重体验感,同时也对特色化住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内蒙草原景区推出的特色蒙古包民宿和露营产品能满足年轻人的猎奇心理,但受自然环境限制,蒙古包及营地帐篷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对于出游时间比较久的草原旅行者来说,高品质的精品酒店仍是首选。
相对于北京、天津 ,其余华北地区酒店经营成本相比来说较低,因此澎润认为未来华北酒店及度假区投资空间巨大。但面对欣欣向荣的旅游市场,近年来除了河北从始至终保持酒店市场的更新,内蒙中部和山西的酒店开业数量极少。由此能够推断,面对持续增长的游客数量,内蒙和山西景区住宿接待能力仍未得到提升。此外,北方酒店市场品牌化与连锁化程度低。在旺盛的旅游经济下,华北酒店市场需更多品牌酒店的进入,以回应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