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内科党支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请战防疫一线。张西安摄/光明图片
1952年2月1日,签署《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根据的命令,1954年10月7日,中国人民驻疆部队10.5万官兵就地集体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的先辈们打起背包,踏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旋律,义无反顾地开赴天山南北,掀起了新中国西部波澜壮阔的屯垦戍边事业。
从此,共和国有了一个赤子兵团。一代又一代兵团人扎根“两周一线”(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边境沿线),风当战袍沙作粮,地当睡床天当房,搭起帐篷挡风雪,钻进地窝避寒霜,用扛枪的肩膀拉起共和国“军垦第一犁”。
岁月荏苒,六十多年筚路蓝缕,六十多年艰苦创业;六十多年前赴后继,六十多年沧海桑田,铸就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在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创伟业的价值追求和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是凝聚、激励和引领一代又一代兵团人攻坚克难、团结奋斗、不断开创新疆建设新局面的不朽旗帜,是兵团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兵团精神产生于兵团波澜壮阔的屯垦戍边实践,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基因和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光荣传统和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精神的当代传承。
第一,兵团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在新中国屯垦戍边实践中的光大和升华。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西汉实行“屯田定西域”以来,西域新疆屯垦史上涌现了张骞、班超、郑吉、耿恭、林则徐、左宗棠等大批英雄人物,他们不畏艰险、西出阳关,开边固边、立功边塞,马革裹尸、报效国家。2000多年的屯垦戍边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积淀,成为兵团精神深厚的历史渊源。
第二,兵团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在新中国屯垦戍边实践中的延续和发展。兵团有着光荣的革命史,源自于中国人民,其前身是英雄的三五九旅,参加过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兵团事业的奠基人王震生动总结:“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兵团队伍中,既有战功卓著的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又有转业、支边青年、大中专毕业生等,几代兵团人在屯垦戍边实践中传承了红色精神,孕育了兵团精神。
第三,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在新中国屯垦戍边实践中的伟大创造。60多年来,兵团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在天山南北、亘古荒原上创造了人间奇迹,展示了人类创造力和精神力量的高峰。早在兵团事业创立初期,兵团人的精神风貌就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兵团人的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生命的火花》《军队的女儿》《军垦战歌》等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兵团人的精神风貌受到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青年的赞同和追随,成为他们投身兵团事业的强大激励因素。之后,人们曾普遍的使用南泥湾精神、军垦精神、农垦精神来代指兵团人的精神风貌。1965年,周恩来给兵团题词:“高举思想的胜利红旗,备战防边,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高度赞扬兵团人的精神。1991年,王恩茂将兵团精神表述为“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2001年,兵团第五次党代会对兵团精神作出进一步概括提炼,确定将兵团精神表述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是对几代兵团人屯垦戍边所展现的伟大精神最准确、最深刻的概括和诠释,是当代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
第一,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核心追求,也是兵团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60多年屯垦戍边,岁月更替,苦难辉煌,兵团人身在西北边疆,心始终与党中央紧紧相连,始终胸怀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始终恪守屯垦戍边职责使命、扎根边疆无怨无悔,关键时刻勇于为国牺牲。60多个春秋轮回,无论血与火的战争,无论明枪暗箭的边境斗争,无论复杂尖锐的斗争,无论创业的艰辛和严酷自然的威胁,兵团人从未松懈过“兵”的担当,从未离开过自己戍守的边防,从未丢失过祖国的一寸土地。60多年屯垦戍边,从巩固边防到发展经济,从增进民族团结到为各族群众服务,从反对民族分裂到维护社会稳定,兵团始终把捍卫祖国、维护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二,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品格,也是支撑兵团人行动的基石。兵团是党缔造的兵团,是全国人民的兵团,是五湖四海的兵团,兵团在新疆没有丝毫自身利益。60多年来,几代兵团人“不与民争利、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实事”的初心一刻也没改变,始终主动融入和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被全国人民誉为赤子兵团。几代兵团人扎根风头水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活着造福新疆各族人民,死了也把忠骨埋在守卫的地方,继续守望新疆的安宁。
第三,艰苦创业,是兵团人创业实践的历史写照和线多年来,兵团人在“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地方,克服很难来想象的困难,靠挖“地窝子”栖身,靠煮玉米粒充饥,靠“砍土曼”开垦荒野,以“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以“青石板上烙大饼”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戈壁滩上建花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沙漠边缘和边境一线扎根繁衍,建设了一个强大的生产建设兵团。
有两首打油诗:“房在地下三尺深,冬暖夏凉有点潮,下面顶着四根棍,上面铺着芨芨草”“半个百姓半个兵,半碗黄沙半碗风,多少将士思乡梦,尽在万古荒原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团创业时期的艰苦程度。
创业,需要精神支撑。官兵们自觉少领军装,捐出津贴,省掉军装上的衣领、口袋,用节约出的钱买设备、建工厂、盖医院、办学校。由此,八一水泥厂、八一面粉厂、八一钢铁厂、八一毛纺厂、八一电影院拔地而起,新疆有了太多以“八一”命名的工交建商企业。从此,新疆有了马达的第一次轰鸣,纺出了第一根毛线,造出了第一张纸、第一块方糖、第一支笔乃至第一台拖拉机、第一条铁路……
60多年屯垦戍边,兵团推动了新疆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新疆各族人民结成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命运共同体。兵团成为凝聚各族群众、传播中华文化、引领先进生产力、传播现代文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四,开拓进取,是兵团人的时代风貌,是兵团事业永葆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这种精神,就是始终不畏艰险、一往无前、敢于胜利,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创一流,开放包容、永不懈怠的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兵团人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在亘古荒原上开良田、办企业、建城市,推动屯垦戍边事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兵团人不迷信国外权威,创办了新疆最早的机械化农场,在外国专家称作“植棉禁区”的玛纳斯大面积植棉获得高产,在阿克苏垦区建成当时全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开挖的水利工程总长达10万公里。如今,兵团耕地全面实现节水灌溉,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5%;现代工业生机勃勃,10座军垦新城在戈壁荒滩拔地而起。
引用晚清诗句“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勉励王震将军到新疆干出一番超过左宗棠的事业。要求兵团在新疆当好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恢复在中被撤销的兵团,强调要充分的发挥兵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推动新疆繁荣发展的作用。
勉励兵团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光荣传统,“做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
充分肯定兵团干部职员“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要求兵团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到新疆考察期间,听取来自山西吕梁的援疆干部马小军汇报,习勉励他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同吕梁精神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为建设新疆贡献力量。习强调,要发挥好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新时代,兵团精神是320万兵团人履行党中央赋予的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热爱祖国的核心追求,焕发出兵团人对党的事业、对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凝聚起履行职责使命、服从服务新时代新疆工作总目标、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兵团篇章的强大力量;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彰显出兵团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无限热爱,演绎出维护民族团结、推动新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注入“不吃老本创新业”的时代要求,赋予屯垦新内涵,形成了一产升级、二产引领、三产蒸蒸日上的新发展格局,兵团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催发出兵团迈进新时代、跨上新征程、践行新理念、推动新发展、创造新业绩的奋斗精神,兵团正刀刃向内、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信息化贯穿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全面发展,努力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刘乐礼、邓昌豫,分别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石河子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