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祖国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公安机关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充分的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做“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者、捍卫者。
兴安边境管理支队满族屯边境派出所民警辅警和科右前旗“守望草原巡防队”队员涉水过河,联合开展边境巡查。
在祖国的版图上,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边境线余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像一匹昂首奔腾的骏马,驰骋在祖国北疆。
内联八省、外邻俄蒙,拱卫京畿,内蒙古自治区是名副其实的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
地域辽阔、边境线长,考验着内蒙古公安守护安全稳定的担当与智慧。针对区位特点,内蒙古公安精准破题,不断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逐渐完备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全力打造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内蒙古有多大?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70多个北京或180多个上海。最东端与最西端直线余公里,当东部呼伦贝尔夜幕已降临,西部阿拉善晚霞正当空。
8月15日,记者来到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山东营子村,一场由梧桐花派出所所长和驻村辅警组织的“庭院会”正在进行。开展安全宣传、听取社情民意,小小的庭院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派出所所长张锐介绍,目前派出所辖区的两个居委会和22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专职驻村辅警。今年以来,驻村辅警协助处理各类警情500余件,开展各类服务400余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梧桐花派出所“一村一辅警”的成功实践,是内蒙古公安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内蒙古公安“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推动警力向派出所倾斜、向社区前置、向牧区延伸。截至今年8月,派出所民警占县级公安机关全部警力、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分别达47.6%、42.1%;强力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配备专职驻村辅警7444名;全区325个派出所落实“两队一室”警务模式;建成街面警务站189个、智慧安防小区9469个。
从翁牛特旗的乡村庭院,到乌兰浩特市的街头巷尾,守护的脚步不止。而守护的身影不仅有藏蓝,还有身着红马甲的“义警”。
8月16日,在乌兰浩特市某商场内,一起火药味十足的债务纠纷在民警和“红城义警”的协作下及时化解。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撬动“红城义警”这一群防群治力量。自2018年“红城义警协会”正式成立以来,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50人扩大至2800余人。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红城义警”“雪城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与公安民警辅警一道,书写着共筑平安、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放眼整个内蒙古公安,一系列蹄疾步稳的举措推动着公安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健全完善以“情指行”一体化为牵引,打通“公安厅—盟市—旗县—派出所”四级通道,实现应急处突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的警务运行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构建警务工作时空信息支撑体系;全面推动盟市“110”与“12345”平台对接、数据共享,统一受理“110”“122”报警求助;有序推进全区公安派出所机制改革和“六防五控四推进”强基工程,全方面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内蒙古公安正按照“五个一流”的工作要求,夯实基层基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维护自治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固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不懈奋斗。
从蜿蜒界河到国门口岸,从茫茫林海到广袤草原,42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赋予了内蒙古在强边固防上的特殊使命。
作为守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内蒙古公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勇担职责使命,全力守护边境安全稳定。
立足主责主业,严打涉边违法犯罪——深入推动社会治安整治“雷霆”、打击枪爆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等专项行动。今年1月至8月,全区破获边境地区刑事案件60余起,查处治安案件700余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50余名。
严格巡防查缉,筑牢边境安全防线——常态化对边境要道、便道、防护网、监控等设施进行实地巡逻踏查,通过招聘边境管理警务辅助人员,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增强强边固防力量;严格口岸查缉、强化“三查”工作、严守“三条底线”,深化边检前台分级查验、后台多维核查、部门动态联查模式。
健全完善机制,构筑立体化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快速推进立体化边境管控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数字边境、智慧边境”建设;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探索边境警务新模式,打造“强边固防直通车”“警鹰巡航队”等特色警务,科技管边控边能力显著提升。
日升月落,守护从不停歇。清晨的阳光里,阿尔山边境管理大队民警已踏上巡边路;中午的烈日下,距离边境线公里的三岔边境检查站,民警们有条不紊地开展查验查缉;夕阳的余晖中,乌兰毛都草原深处民警和“守望草原巡防队”策马奔腾,守望着大美草原、守护着边境安宁……
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自然景观——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
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的生活和发展,更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喀喇沁旗公安局林业警长刘寒冰难忘那个盛夏的午后——2019年7月15日,习在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考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并与护林人员亲切交谈。
“告诉大家,要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刘寒冰说,近年来,喀喇沁旗公安局通过实施“党建红+生态绿+警察蓝”警务战略,对森林、草原和湿地实行“林(河)长+警长”网格化管理,为喀喇沁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坚强的执法保障。
几年光景,马鞍山村的环境慢慢的变好,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了大批游客,村民们也跟着富了起来。
内蒙古公安机关全面聚焦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把保卫生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努力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建设者、捍卫者。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整合自治区森林公安局、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职责,组建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如今,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警务机制和勤务模式已经形成。
“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力求在打击整治破坏森林草原和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战场、打击整治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生物安全违法犯罪战场、打击整治破坏矿产资源违法犯罪战场‘三个战场’上取得战果、见到成效。”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总队长苗海斌介绍,今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破获环食药领域案件1399起,涉案价值21.4亿元,抓获嫌疑犯2233名,几项关键性指数均创新高。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与自然资源厅联合开展业务指导、联合挂牌督办案件、联合督导推进,形成打击整治合力。自治区公安机关深化与住房和城乡建设、林草部门的协作配合,纵深推进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上半年,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实现“零发案”。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诸如“守望草原巡防队”“蒙古包哨所”“牧民哨兵”、草原“都贵楞”(蒙古语,联防队之意)等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呼伦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湿地生态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的提高,飞回来的鸟儿也慢慢变得多了。”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乌都鲁治安派出所教导员韩跃说,与去年同期调查数据对比,呼伦湖保护区内鸟类种类基本持平,数量增加了9500余只。